人工濕地根據(jù)濕地中主要植物形式,可分為浮水植物系統(tǒng)、沉水植物系統(tǒng)和挺水植物系統(tǒng)。沉水植物系統(tǒng)還處于實驗階段,主要應用領域在于深度處理;浮水植物系統(tǒng)主要用于N、P去除和提高傳統(tǒng)穩(wěn)定塘效率;日前應用的一般為挺水植物系統(tǒng)。
在挺水植物系統(tǒng)中,人工濕地按水流布水方式不同或水流方式差異一般分為表面流(SFCW) 和潛流(SSFCW)人工濕地。其中在潛流基礎上又改造成了垂直潛流、水平潛流和潮汐潛流人工濕地系統(tǒng)等。
1、表面流人工濕地表面流人工濕地與自然濕地類似,污水流經濕地表面,污染物的去除依靠植物根莖的攔截作用以及根莖上生成的生物膜的降解作用。其造價低,運行管理方便,但不能充分利用填料及植物根系作用,去污能力有限,在處理廢水過程中容易產生異味,孽生蚊蠅,一般不采用。
所謂表流型人工濕地,即水流在濕地表面呈推流式前進,有利于廢水的自然復氧,在流動過程中,與土壤、植物及植物根部的生物膜接觸,通過物理、化學以及生物反應,污水得到凈化,并在終端流出。但表流人工濕地不能充分利用填料及植物根系的作用,水力負荷較低、占地面積大、容易生長蚊蠅、產生臭味,影響景觀。
2、水平潛流人工濕地水平潛流人工濕地系統(tǒng)中,污水流經濕地床,可以充分利用濕地中填料,相對表面流人工濕地衛(wèi)生條件及保溫效果好,受氣候影響小,水力負荷大,對BOD、COD、SS等指標的去除效果好。
潛流型則是指污水在濕地床的內部流動。潛流型人工濕地,水面位于濕地填料層以下,污水在填料床中沿水平方向緩慢流動,通過填料表面生長的生物膜,豐富的植物根系及填料截留等的作用對污染物進行去除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動,保溫性較好,受氣候影響較小,衛(wèi)生條件好,是目前研究及應用最為廣泛的濕地流態(tài)。
3、垂直潛流人工濕地垂直流人工濕地中,污水從濕地表面垂直流過填料床或從底部垂直向上流進表面,床體處于不飽和狀態(tài)。垂直流人工濕地硝化能力高于水平流人工濕地,用于處理含氨氮(NH4+-N)濃度較高的污水更具優(yōu)勢。
垂直流人工濕地,水流在填料床中處于自上而下的垂直流動狀態(tài),水流流經床體后被鋪設在出水端底部的集水管收集而排出,與水平潛流濕地相比,該類型濕地增大了污水與空氣接觸面積,有利于氧的傳輸,提高了處理效果,但系統(tǒng)控制復雜,落干/淹水時間長,夏季易滋生蚊蠅。垂直潛流型人工濕地是在垂直潛流系統(tǒng)中,污水由表面縱向流至床底,在縱向流的過程中污水依次經過不同的介質層,達到凈化的目的。其占地面積較其它形式濕地小,單位面積處理效率高。
4、潮汐潛流人工濕地潮汐流人工濕地是近年來由伯明翰大學研究并提出,其是將蘆葦床按時間序列交替地充滿水和排干,從而大大提高了氧的傳輸速率和消耗,極大的提高了蘆葦床的處理效果。
而水平潛流型人工濕地是潛流式濕地的另一種形式,污水由進水口一端沿水平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依次通過砂石、介質、植物根系,流向出水口一端,從而凈化水體。幾類人工濕地各有優(yōu)缺點,需針對不同的污水類型和地理條件靈活選用。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具有因地制宜,出水水質好、抗沖擊力強,建造和運行費用低和維護方便,氨氮去除率高,同時可使污水處理與環(huán)境生態(tài)建設有機結合等優(yōu)點,能夠有效減少農村分散式面源污染對流域水環(huán)境造成的破壞,在解決污水處理問題上應得到更多的推廣。